最新消息:SBDJI-全球无人机资讯汇总

“无人机行业领跑者”爆出炸机事故,东莞手机配件公司转型踩雷

新闻 SBDJI 976浏览 1评论  赞 0

经历了反复的“炸机”、失控、坠落等事故之后,7月初,一群来自东北的14名农户终于忍不住带着27台总价140多万的植保无人机来到莱盛隆总部东莞协商退货,但在烈日下蹲守了将近一个月,他们等来的只有越来越多的讨债者。

南都记者了解到,位于东莞市凤岗镇金凤凰大道上的广东莱盛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于2016年涉足农用植保无人机业务、成功登陆“新三板”,并自封为“无人机行业领跑者”,然而在短短2年后便陷入了频繁故障、退货乃至停工的危机。

一边是供不应求的植保无人机服务,一边却是难以为继的中小无人机企业,被视作一片蓝海的植保无人机市场尚未普及便迎来退潮?

微信图片_20180730175730.jpg

退货的无人机堆放在莱盛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农户追梦:

买无人机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来自黑龙江859农场的范金索是在2016年初接触到植保无人机的,彼时国内的植保无人机市场仍处于黄金增长阶段。

“2016年我们农场就购买过植保无人机服务,包括大疆、极飞都用过,由无人机飞手带着机器来给我们喷药,当时每亩价格在7到8元之间”范金索称,用过一次后他们便发现无人机对于其承包的数千亩农田来说是最佳的作业方式,“无人机效率高,用来喷农药防虫还害及时又省力。”

据了解在使用植保无人机作业之前,黑龙江大部分的农场主还是以人工或拖拉机来打药,其效率比较低,作业时间长,“普通50~100晌(750~1500亩)的地,人工作业要好多天,而无人机植保队1~2天就能作业完。”

但使用植保无人机的价格并不便宜。据范金索介绍其承包的农田面积超过3000亩,每年要喷洒3-4次农药,因此每年用于购买无人机服务的费用就将近10万元。“农忙的时候植保无人机供不应求,想要预约飞手来打农药都要排队”,范金索称,由此他产生了购买植保无人机的想法。

与此同时,一家来自东莞的无人机企业莱盛隆则正好瞄准了东北市场。2017年8月,莱盛隆的市场推广团队出现在黑龙江的各个乡县,打着“负重比大疆好、买一台植保机送一台备用机,免费培训”的卖点成功抓取了农户们的注意。

随后莱盛隆的市场推广人员宣布把代理商的门槛从购买10台无人机降低到仅需购买1台,同年9月便有30多家农户以全款支付的方式与莱盛隆签下代理合同,每台售价接近5.2万元。“当时驾驭一台无人机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想”,范金索称,“一方面可以用无人机给自家的农田喷药节省了一大笔费用,另外也可以给别人提供服务挣钱,简直是稳赚不赔的生意。”于是在2017年底范金索等30多名农户来到莱盛隆东莞总部接受飞手培训课程并在2018年顺利考下了飞手证书,本以为终于可以在2018年农忙季节圆梦,没想到迎来的是一场噩梦。

“飞机根本飞不起来,一飞就掉”,范金索称,5月份使用的所有的机子都有同样的故障,除了坠机之外,范金索向南都记者表示其使用的莱盛隆无人机还出现过炸机、失控的现象,“机翼能把树枝直接砍断,打在人身上后果不堪设想,之后就再也没有人敢用了。”

“接下来我们联系了莱盛隆的工作人员来检查,他们也给不出原因,换过电池和遥控都于事无补,后面干脆置之不理”,范金索称,眼看着农忙季要过了厂商始终给不出解决方案。

7月6日,范金索等来自东北14个农场的农户代表终于忍不住带着27台总价140多万元的植保无人机来到莱盛隆总部东莞协商退货。7月26日南都记者来到莱盛隆东莞总部发现工厂已经停工,“承诺书上白纸黑字写着7月25号检查机子完整后就会给我们全款退钱,但到现在也没人还钱”,来自黑龙江浓江农场的魏华东向南都记者表示。

 

被退货的无人机

南都记者在莱盛隆工业园内等候了一下午,其两栋厂房和办公室都空空荡荡,只剩下莱盛隆总经理兼创始人之一罗文星呆坐在沙发上。随着越来越多的讨债者涌入,另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莱盛隆负责人向讨债者表示“公司也有难处,希望你们体谅一下。”对于南都记者的采访提问,罗文星始终一言不发,上述莱盛隆负责人则表示“公司已经在尽力回收账款,也还没宣布破产,有钱是一定会偿还的。”

“追风”遇险:

从手机配件“跨界”植保无人机

7月28日,范金索向南都记者表示莱盛隆终于决定对27台无人机全额退款。“目前还不知道故障原因是什么,但莱盛隆已经把钱款退回”,范金索称,“东北作业期马上过去了,今年不能买无人机了,明年再买。”

而来自黑龙江虎林博凯农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李建华则向南都记者表示莱盛隆与其达成了一致,会全额退款,“但是退款分两次进行,这个月莱盛隆先支付款项的60%,下个月支付剩下的40%,在收齐退款之后我们才将无人机退回给厂家进行销毁。”据了解收到退款后,上述黑龙江的14名代表已经陆续离开东莞,返回家乡。

对于这批无人机的故障原因,南都记者多次联系莱盛隆董事长胡汉明和总经理罗文星,其电话均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公开资料显示,广东莱盛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手机配件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其主营业务为移动电源、电池、充电器等手机零配件。2016年7月莱盛隆成立无人机事业部,并在2017年设立了河南莱盛隆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黑龙江莱盛隆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两家子公司从事无人机研发及销售业务。

“2017 年度,公司在产品上进行了战略化调整,削减了手机配件利润低的产品,如保护膜,充电器等,开拓了无人机市场。无人机植保服务的利润空间较大,市场空白度较高,公司产品定位准确,盈利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进一步增强。”莱盛隆2017年财报中如是表示。财报数据显示莱盛隆2017年营收1.05亿元,净利润约1052万元。其中2017年无人机服务费收入金额约755万元,占营收比重为7.2%。

但南都记者查询莱盛隆官网发现其在宣传中写着“莱盛隆专注于农用植保无人机的研发与应用”、“植保无人机、无人机领域的行业领跑者”。

莱盛隆公司前台

从2016年进入无人机行业到2017年销售网络遍布黑龙江、新疆等地,莱盛隆仅仅用了一年时间便实现了从手机配件生产商到“无人机行业领跑者”的角色转变。然而其2016、2017年财报中并没有提及无人机研发相关的投入和费用,仅在经营计划中表示,“植保无人机计划在全国各地进行推广,在农业、果园等生产大省成立分公司及销售网点,大力推动农用植保无人机的广泛使用,目前公司已有大量订单。”

据了解,莱盛隆目前有3款无人机产品,其中最高载重可达80公斤。“80公斤是我们公司全国首创的,有18个螺旋桨,可以有效载重80公斤。因为有的农田面积比较大,可以取代直升机一天的喷洒,有效面积一天可以作业3000到4000亩,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对大地块是最实用的”,罗文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这也是莱盛隆成功抓取东北市场的原因。

然而,有业内人士向南都记者指出80公斤的载重是不现实的,“80公斤的载重要求起飞重量160公斤,起飞需要的风力太大会吹死苗”。

此外罗文星表示已经对大载重无人机的意外情况准备了预案,“整台飞机采取的是RTK系统去自主巡航,只要遇到地磁干扰、信号不好或者没电等情况,无人机的自检功能在没接到指令时就会自主悬停,在空中不断地自转,然后返回到起飞点。”而根据莱盛隆官网公开资料,其无人机已经顺利“通过省植保站的安全技术等一系列性能检测”。

“关于安全,民用无人机领域缺乏成体系的环境适应性或可靠性评估,这导致许多无人机产品对于环境的适应是没有把握的,大的公司可以通过消费者长期试用来获得反馈、提高可靠性,这条路虽然效率不高,但一旦第一家通过这样的方式实践出来把产品质量提高之后,其他家就没有机会了”,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研究员吴强指出,目前国家层面也在推动,但短期内很难做出完善的民用无人机环境适应性测试。

而对于无人机失去方向的情况,吴强指出“现在全球的无人机大都有电磁指北针,但是在磁场紊乱的环境下也会找不着北,飞行中如果找不到方向就会乱飞,想要返回起点的前提是要知道自己的定位地点,找不到任何参照物的情况下是很难飞回去的。”

对于莱盛隆首批无人机在使用中出现的事故,目前尚没有人给出合理解释。据范金索称,“机子已经被莱盛隆收回,公司说会全部销毁。”

市场降温:

“赛道太窄”投资人弃局

事实上,和莱盛隆一样在2017年前后进入无人机市场的玩家并不在少数。

来自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植保无人机保有量达到14000多架,从事航空植保的服务组织已超过400家。而2014年,无人机行业还不到100家企业,国内植保无人机保有量不到1000家。

“推动植保无人机规模迅速扩大的有两个因素,首先是无人机从业者看到了农业喷洒市场的需求,相比传统喷洒,无人机可以克服地面机械无法进入部分区域的弱点,也能解决人力短缺的问题,无人机植保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迅速扩大的”,吴强向南都记者指出。

推动植保无人机迅速升温的另一股力量来自资本市场。据南都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至少10家A股上市公司打出植保无人机的概念,此外在新三板同样有10多家植保无人机相关的上市公司,莱盛隆亦是其中一员。无人机头部企业极飞科技和无锡汉和背后同样都有强大的资本撑腰,极飞早在2014年就宣布拿到2000万美元A轮融资,汉和则在2017年拿到约1.4亿元融资。

被资本推上神坛的无人机行业真的会在2018年迎来爆发吗?

对于莱盛隆等半路出家的中小无人机企业而言,恐怕还没等到市场爆发便会先迎来生死难关。

首先是成本高企带来的盈利难题。“植保无人机似乎不存在什么门槛,但成本是制约它发展的主要因素”,吴强指出在植保无人机行业想要实现突破性的发展仍取决于电池性能,“电池续航长、质量轻、价格便宜,对环境无害,这需要长期投入研发,尤其是理论上的突破;当前技术水平下,利用植保无人机的技术去改良地面机械,可能是另一个发展思路。”

其次市场空间有限。

业内人士认为,相比北方的上万亩作业植保机在南方不规则农田的使用效益并不高。“关键是麻烦。一片10亩左右的土地喷洒时间也就半小时左右,但用无人机先规划土地,预设飞行轨迹都要20分钟,而且雨水、大风天气都不能作业。”

与此同时多名投资人向南都记者表示,“植保无人机的赛道太窄了”、“短期内看不到回报,已经基本不会再关注”。

 

来源:南方都市报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Avatar photo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 ;) :x :sml :sc :meem :m :kb :k :jy :jx :ggerg :gan :dx :ddwed :crky :cool :cece :c :by :D :42 :41 :40 :39 :38 :37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321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df :) :(

网友最新评论 (1)

  1. Avatar photo
    看完真想骂人,还特么行业领跑者,其实就是破铜烂铁一堆,到处骗钱而已。说自己是行业领炸者可能更合适! :30 :30 :30 :30 :30
    lyl0102226年前 (2018-08-03) [陕西省西安市 电信网友]回复